通过认真准备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扰,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英文课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英文课教案篇1
3b unit 9. shopping
单元教学内容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购物时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can i
help you? i'd like a......?以及词汇a cap、a jacket的四会掌握和词汇a hat、a tie、a
vest、a belt、socks、shoes的三会掌握。本单元日常用语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本单元教
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日常生活中购买服饰的场景,教师可利用实物或卡片,以情景对话的方
式将此句型引出,并通过不同的手势,语调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在学生理解、掌握
的基础上,利用以前学过的水果、食品、饮料、家具等词汇进行扩展练习,让学生在贴近生
活的真实情境中学习英语,富有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四会单词jacket和三会
单词vest以前已学过,因此,学生较易掌握,但是socks, shoes, trousers的复数形式需要
提醒学生注意。
单元教学要求:
1. 能听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单词:cap、jacket
2. 能听懂、会说、会读服装类词汇:a hat、a vest、a tie、a belt、socks、shoes、
trousers等。
3. 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can i help you? what colour? how much is
it?......yuan, please.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日常交际用语回答。
4. 能背诵歌谣 a red dress.
单元教学重难点:
(1) 服装类单词cap、jacket的听,说,读,写。
(2) 本单元日常交际用语can i help you? what colour? how much is it?......yuan、
please 的熟练运用。
单元教学安排:
共六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a部分:learn to say.
第二课时:学习b部分:look and learn.
第三课时:学习c部分:look and say.
第四课时:学习d部分:look read and write.
第五课时:学习e部分:(1)fun house.
(2)play a game.
(3)say a rhyme.
第六课时:复习及完成练习册中的本单元练习。
the first period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3b 第九单元 a部分:
二、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can i help you? what colour? how much is it? ......
yuan、please,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日常交际用语回答。
(2) 有表情地朗读歌谣:a red dress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日常交际用语的正确理解、运用
四、课前准备:
1. 教具准备:本单元对话的挂图、录音机、磁带、实物 如:毛衣、短裙等以前学过的服装
类单词实物。
2.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一些夹克、外套、连衣裙、t恤等服装,及一些人民币,预习a部分
内容。
3. 板书准备:黑板上预先写好课题:“shopping".
五、教学过程:
step1. warm up.
1、daily talk:教师可以走到学生面前用以前所学的日常用语
英语氛围,为下面的英语学习作铺垫。
2、学说歌谣:a red dress.
本歌谣是新内容,提到第一课时学,既可以复习以前3a所学的服装单词,又可以引出本节
课的新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step 2. revision:
由歌谣a red dress 引出以前所学的服装量单词。
a coat a jacket a sweater a blouse
a dress a skirt a shirt a t—shirt
教师边读边说:今天我们还要去商店里买一些新衣服,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step 3.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教师找两位学生一起去商店买服装(可将本课挂图挂在黑板上)(教师事先创设一个类
似本单元教材内容的购物场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和老师一边购物一边对话(此时放录音磁带,各角色只是做表情,
动作,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听录音,反复听二遍,可分段跟读)
(3)听过两遍后的学生已基本理解录音内容,此时教师板书并讲解:
can i help you? i'd like ... please.
(4)学生理解后进行个人或集体操练,并把以前学过的服装类词带入句中操练,句型熟练后引
出新单词:cap、vest 教师示范发音,然后带读,个人,集体朗读(形式可多样)
(5)说明how much is it? 的意思,可告诉学生也可直接用how much?来询问价钱,yuan是
人民币的单位名称。
step 4. consolidation:
(1)分段表演对话 a.第一段对话挑选商品
b.第二段对话购物付账
(2)整体对话表演(用自带的服装作道具)并打分,评出最佳表演奖。
六.布置作业:
(1) 听录音,模仿学说对话,并会表演。
七.板书设计:
unit 9. shopping
can i help you?
i'd like a cap
how much is it?
八.教后记:
3b unit 9 the second period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3b 第九单元 b部分:
二.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会读、会拼写服装类单词:a cap、a jacket
2. 能听懂,会说、会读服装类单词:a hat、a vest、a tie、a belt、socks、shoes、
trousers
三、教学重、难点:
1、 单词 a cap、a jacket的口令的掌握
2、 单词shoes、trousers的发音
四、课前准备:
1、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单词卡片、或服装
2、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服装,预习b部分内容
3、 板书准备:课前板书的课题:unit 9. shopping
五、教学进程:
step 1.warm up:
(1) sing an english song
(2) daily talk
step 2.revision:
(1) say a rhyme:“a red dress”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2) 学生表演上节课所学对话
(3) 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单词,复习以前所学的服装类单词:
a coat a jacket a sweater a blouse
a dress a skirt a shirt a t-shirt
step 3.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教师用简笔画在里板上画一顶帽子,画一半时让学生猜:what is it?激发学生兴趣
进行交流,营造轻松、愉快地
,学生猜对后,教师教单词cap,并讲解,朗读、学生模仿、
(2) 以同样的方法教其它单词.(提醒学生socks,trousers,shoes经常做复数使用)
特别注意:trousers的发音,注意口形
(3) 比较cap,hat的区别
cap指有“鸭舌”的帽子,hat指四周有边的帽子
(4) 重点板书四会单词cap,jacket。 jacket在3a中已学过,因此较容易掌握,但要注意
英文课教案篇2
[中职 《语文》人教版 教案 课件]
课件
?语文》人教版第8课《走向未知的世界——纳米》
课件
?语文》人教版第7课《人脑与电脑》
课件
?语文》人教版第6课《一碗清汤荞麦面》
课件
?语文》人教版第5课《绝品》
课件
?语文》人教版第4课《我的母亲》
课件
?语文》人教版第3课《我很重要》
课件 《语文》人教版第2课《成长》
教案
?语文》人教版第18课《项链》教学设计
教案
?语文》人教版第17课《雷雨》教学设计
教案
?语文》人教版第16课《药》教学设计
教案
?语文》人教版第15课《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教案
?语文》人教版第14课《登高》课堂实录
教案
?语文》人教版第13课《将进酒》
教案
?语文》人教版第12课《那一年,面包飘香》
教案
?语文》人教版第11课《职业》
教案
?语文》人教版第10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教案
?语文》人教版第6课《一碗清汤荞麦面》
教案
?语文》人教版第5课《绝品》
英文课教案篇3
内容:unit 1 《the new term》 目的:听大意 复述所听内容
t: now cla,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a dialogue you need to listen carefully ,because i need you to repeat the content you listen and tell me the main ideal at the first time.understand? ss:yes ,we understand! t: ok.let’s start.(plays the tape once)
well ,who can tell me the main ideal about the radio? ss:it talk about the new term.t:you are so clever! now let us listen again !(plays the tape again) t:who can repeat ?can you?(ask a student) s:i’m sorry just a little.t:ok, this time we listen sentence by sentence you can write down the sentence you are listening.ok? ss:ok(play the tape the third time) t:now who can repeat it?(ask some students to repeat) at last i will show you the content you can check your answer!(listen the radio last time).
英文课教案篇4
一、导入
presentation: 听一听:找出下列单词的发音
a: cat bag rat sad apple b: set bed get wet red c: sit
big
pig zip his 让学生找出每组单词中的相同发音,并将音标写在白板上进行一对一教学 /?/ /e/ /i/ group work:让学生分组进行填空比赛 cat /k___t/ bag /b___g/ map /m___p/ jam/d?___m/ fat /f___t/ yes /j___s/ red /r___d/ wet /w___t/ jet /d?___t/ pen /p___n/ sit /s___t/ big /b___g/ zip /z___p/ fit /f___t/ him /h___m/
二、交际用语 / 常用对话——问候、告别 lead in 老师设置场景进行场景交际用语的教授 a: hi!/ hello!
a: good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 /night.a: how are you? / how are you doing?
a: good-bye / bye / bye-bye.a: see you later / tomorrow / soon… a: nice / glad to meet you.a: are you ok / all right? a: how is everything with you?
how is it going?
group work: role-play
三 练习 practice 1.音标辨音
b: hi!/ hello!
b: good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 /night.b: i’m fine / ok.
fine / very well, thank you.just so so.
not very good./ …
b: good-bye / bye / bye-bye.b: see you.
b: nice / glad to meet you, too.b: yes, i’m ok./ all right.b: just so so.
very good./ everything is going well.listen to the teacher ,listen to the words in the sentences and tell the teacher the sound of the word.e.g.” yesterday i was very sad” “it is a big dog” “i like color red”
2.根据对话选出正确的答案:
set 1 (
) 1. who is that girl? a.lily b.jeica c.kate (
) 2. where are they now? a.at home.b.in a shop.c.at school.(
) 3. is the boy, michael, a new student? a.yes, he is.b.no, he isn’t.c.he is a new student, too.look at the questions and gue what is the dialogue about? and then listen to the tape and do the exercises.
四、随堂检测 production 音标辨音
选出正确的音标: (
) 1.a.
/?/ (
) 2.a.
/е/ (
) 3.a.
/i/ (
) 4.a.
/?/ (
) 5.a.
/?/ (
) 6.a.
/е/ (
) 7.a.
/i/ (
) 8.a.
/?/ (
) 9.a.
/i/ (
) 10.a.
/?/
听句选答
根据录音选出正确的应答:
(
) 1. a.i’m fine, thanks.(
) (
) (
) (
) (
) (
) (
) (
) (
) 2. a.hi, every one.3. a.see you.4. a. glad to meet you, too.5. a.good-bye! 6. a.i’m fine, thanks.7. a.please don’t go.8. a.yes, i do.9. a.very well, thanks.10. a.it’s a dream.
b.b.b.b.b.b.b.b.b.b./е/ /?/ /?/ /i/ /е/ /?/ /?/ /i/ /?/ /i/ c.c.c.c.c.c.c.c.c.c./i/ /i/ /е/ /е/ /i/ /i/ /е/ /е/ /е/ /е/
b.how do you do? b. good morning, teacher.b.meet at 7:00 p.m.b. nice to meet you.b.hi, mary.b.how do you do? b.good-bye! b.that’s all right.b.how do you do? b.good night.
c.i’m seven years old.c. nice to meet you! c.i’m fine.c. hello, sam.c.how are you? c.i’m seven years old.c. see you at your home.c.i’m ok now.c.i’m five.c.good evening! set 2 (
) 4.
who is mr.smith’s new friend? a.lily b.li hua (
) 5. when is it now?
c.lin lin a.in the afternoon.b.in the morning.(
) 6. how is li hua today? a.she’s fine.b.not very good.
set 3 (
) 7. is tom in the dancing group? a.yes, he is.b.no, he isn’t.(
) 8. what are mary and amy going to do? a.play table tennis.b.play soccer.(
) 9. does tom go with them together? a.yes, he does.b.he is not so sure.
c.in the evening.c.just so so.
c.mary is in the group.c.play tennis.c.no, he doesn’t.
英文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this is a …”的用法,看到相关物体时,能用此举行表达出来。
2、幼儿能够融入到英语游戏之中,并能配合教师积极参与到英语活动之中。
3、幼儿能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4、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1、小猫,小狗,老鼠剪贴画2、小房子,香蕉,梨子的图片。
3、给个图片贴好双面胶。
活动过程:
a、warm upa:good morning!
b:good morning!
a: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i’m…take our little hands and follow me to do the action: (速度由慢到快)we go:clap and clap and clap…,clap, clap, clap…roll and roll and roll…shake and shake and shake…b、 practice:
1、教师发出“喵喵“的声音,让幼儿猜出是什么动物,再请出黏贴在小房子上的猫咪图片,先学习“cat”,再学习“this is a cat”.教师问:“what is this?”,幼儿回答“this is a cat.”
2、用同样的方式请出“小狗”“老鼠”来学习“what is this?”“this is a dog/mouse”。
3、出示所有图片,教师问“what is this?”幼儿回答“this is a cat/dog/mouse.”(声音由低到高。)再相互交换,幼儿问教师答,可以请两名幼儿上台进行问答。
4、教师告诉幼儿今天天气很好,小动物们都想出去玩一玩,将贴在小房子图片上的小动物请出来竖着贴在黑板上,并且说“cat/dog/mouse,go , go, go.”
5、引出故事,小动物们都饿了,请幼儿摸一摸自己的肚子,模仿小动物们饿的模样,并皱着眉头说“what shall i do?”找出水果“香蕉”“梨子”,并学习单词“banana,pear”
6、天黑了,小动物们吃饱了,要回家了,可是小动物们找不到家了,记得直哭,请小朋友们帮一帮他们找到他们的家,找到以后说“this is a cat/dog/mouse”。
7、请幼儿起立,跟老师一起做运动“up and down, side to side, twist, twist, twist.”
8、上课结束,跟幼儿说“good bye”。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英语活动设计应力求做到游戏多,要求少、重复多、内容少;孩子们学习语言的过程,先后有两种不同的趋势。起初是扩展的趋势,就是能够学会越来越多的语音,3-6岁的幼儿正处于这种阶段,在此以后,学习语言的趋势逐渐趋向收缩。专家指出:3-6岁内的儿童,相当容易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发音。可以说幼儿在学习外来语上有比较好的`先天条件,孩子们很容易接受新的单词。但是幼儿也有其特定的年龄特点,注意力时间短、喜欢重复、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等,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就更应该利用这些特点来设计活动。
在幼儿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应用值得商榷。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教师应大胆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活泼多样的方法实施教学,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和积极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
英文课教案篇6
?登高》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阅读准备
1.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涉世不深)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投影画面)
(音乐起)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
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音乐起)
二、指导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投影诵读要领)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三、赏析文本
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做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
“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这样又是八层愁苦。4.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情感蕴藏: 首联 哀婉孤独 颔联 沉郁 高昂 颈联 愁苦沉痛 尾联 忧愤 无奈 比较赏析
?秋兴·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们分别创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和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作者在夔州。作者在夔州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除《登高》和《八阵图》等单首诗外,还有许多组诗,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这段日子,是作者创作的丰收时期,也是作者生命即将结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辉洒向人间,洒向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热爱着的土地(大历五年即770年作者卒)。此时期虽然“安史之乱”结束三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沉重的阴云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只有以他的诗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闷与愁苦。
?秋兴·其一》是八首中的第一首。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作者在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登岳阳楼》中有诗句“老病有孤舟”,可见“孤舟”成为作者漂泊流浪的意象物,有家难归,魂系孤舟,其惨苦又有谁人知(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作者卒于湘江孤舟中)。尾联“催刀尺”即赶制寒衣,强调天已寒冷,“急暮砧”即黄昏时急促地捣衣声。结尾两句紧承上联,用“催刀尺”“急暮砧”这两个声动相连的词组作铺张,把作者想回家的焦急心情进一步烘托出来。此外,诗中用字处处对仗而双关,“波浪”、“风云”、“两开”、“一系 ”、“催”、“急”等,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忽近忽远,忽高忽低,犹如巫峡治水,时而盘旋回落,时而奔腾向前,与杜甫自己的澎湃思潮汇合在一起,诗意十分缠绵感人。
?秋兴·其一》和《登高》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丑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再次,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涛”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思”。《登高》颔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
当然,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感情表达方式上,格律上,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在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丹和《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回首页]
?登高》教学设计
作者:海鸥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3.加强背诵指导。
4、学以致用,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教学时数 一课时 新课导入:(投影画面)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吧?
(音乐起)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长江边上的夔州,江流奔涌,秋风萧瑟,万木凋零,凄冷的风中,一只孤鸟在高空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老人朝山上走去。这位老人,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他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家人团聚的节日,而年过半百,满身疾病,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的他却面对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漫天飘洒的落叶,面对滚滚翻腾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
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音乐起)
指导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投影诵读要领)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为了更好地诵读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然后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
谁能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写作背景: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分析鉴赏:
有人认为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之冠”,那么,它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大家讨论)
分析:从艺术表现角度上看,本篇的独到之处至少有如下两点: 一是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全诗八句皆对。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对得自然、工整,尾联两句的对偶一般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苦”做甚,极讲,诗副词,与对句的“新”正好相对,“繁”和“霜”是使动用法;一种认为尾联属宽对,只“苦恨”与“新停“不对。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迭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的音乐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读时应一字一顿;“潦倒”“新停”为双声迭韵,在声调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嘹亮,读时应两字一顿。“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也在所谓“抑扬抗坠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二是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而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
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互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
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
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宋人罗大经评论此诗颈联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又可见其笔法之凝练。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诵读此诗。指名背诵。
学以致用:
律诗,我们从小至今也学了很多首了,从理论上我们对诗歌的写法也做了分析指导,那么下面我们就该牛刀小试一下了吧!自行创作律诗一首,题目自拟,内容不限。要力求符合律诗的平仄押韵、起承转合,要求格调清新向上,不做无病呻吟。
布置作业:
1、背诵《登高》
2、修改自行创作的律诗。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