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智慧的结晶,它让我们更加成熟、聪明,不再重蹈覆辙,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内在情感的表达方式,是情感的释放阀,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新时代青年新征程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新时代青年新征程心得体会篇1
许是我们这届运气好,军训第一天就碰到了雨。
我将腰背绷得笔直,视线从前方同学之间的缝隙里透去,径直地看向雨去,心里想着:其实雨是不算大的。
细细的雨滴有气无力地打落在远方的地面上。雨小,声也小,小的似乎是在在背着你说着什么闲言碎语的悄悄话。外面的天是灰的,像是被谁盖上了一层有些发灰了的塑料布,罩上了一层无端的阴霾。空气也是潮湿的,自然吹来的风也是微冷的。(出色的环境描写)
我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不大喜欢这种阴雨天气的,总觉得阴沉,没个精神气儿,无论干什么都好像没个气力,头也昏昏沉沉的,提不起劲来。但因为如今军训的缘故,我竟对这个我一直以来都不甚喜欢的天气产生了好感。是不必晒太阳的窃喜吗?我想不是。
在这个昏沉的天气里,外头的雨依旧是淅淅沥沥的,雨滴们不断前仆后继坠落着。我的.视线依旧定格在这雨里头,或是蹦跳的雀儿,或是低垂着头的野草,又或是远方不断摇曳着枝丫的树,但有些东西是没变的。
例如少年们挺直的腰背,响亮的口号。这大抵是这个没有精神的天气里,最有精神的事物了:我们昂首挺胸着,这时年尚十三四的我们,身上有着的少年独有的朝气,而身后有着的,是闪着光的,炙热耀眼的太阳。
恍惚间,雨不知何时停了。又恍惚间,我们列着整齐的队伍,台上有人似乎在宣读着什么,而快门已经被按下。
再是一个恍惚间,我们开始向着未来走去。未来的路,还很长。当过去与未来的轨迹开始交织,少年们展望着未来,回顾着过去,我们开始向前跑。意气风发的,斗志昂扬的。
我相信,这只是个开始。但,并不只是个开始。
新时代青年新征程心得体会篇2
在这个日新月异,技术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想要掌握最新的技术设备,就要不断的付出时间与耐心,大量的学习理论知识,不厌其烦的进行实际操作,在一次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这就是在我局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的张师傅,以自身经验告诉我们的道理。张师傅为了工作废寝忘食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但作为一个班组中仅有的女性,韩师傅那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也一样令我们敬佩。韩师傅是修试班组里面唯一的女员工,但她并没有选择做一朵“温室里的小花”待在办公室处理文职工作,而是跟随班组来到每一个需要检修的现场,不怕脏活累活,身体力行的去和同事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任务,在工作需要时,她又强忍着不舍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父母照看,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谌师傅是华电毕业的高材生,也是第一批进入我局的研究生,谌师傅虽然有着名校的学历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他并没有恃才傲物,进入单位后他虚心向前辈求教,和同事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运用自己的所学与同事合作,取得了多个研究成果奖,为电网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创新的力量,还需要薪火相传的继承与发扬。王师傅是我局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员工,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电网工作,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他将这些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后辈,让他们学到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的知识,少走了不少弯路,在前人的基础上可以走的更快更远。王师傅作为老一辈的电网建设者,不仅在工作中发挥着工匠精神,而且还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新一代的电网建设者,这次分享会中,有两位劳模代表都是王师傅的徒弟。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匠人精神的传承,才能让我们的电网企业蒸蒸日上。
劳模精神是一个时代的要求,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主流。通过学习劳模事迹,让我们看到了劳模身上积极的态度、高尚的情操和乐于奉献不求索取的涵养,以劳模为榜样,争做时代楷模。
新时代青年新征程心得体会篇3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如今中华民族百年强国之梦的实现近在眼前。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更应负责任,敢担当,握好历史的接力棒,屹立于时代浪尖舞风弄潮。
磨责任之齿轮,我们须知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不负心中担当。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响应国家规划,1954年底,天津市轻工业局成立手表试制组,四位制表师傅在一间小屋里守着四台简陋的仪器,经过百余天的日夜苦干研制出“中国第一表”——“五星”牌手表。在制表的过程中,师傅们力求将每一个部件都打磨到完美,每一个齿轮更是严丝合缝,让走得精准的“五星”表开启中国制表工业的新纪元。工匠精神中包含深沉的责任之心,我们应向他们学习,在做事时力求完美,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绘责任之彩图,我们须知在担当之苦中才能收获真正的乐趣、心灵的满足。86岁的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前副所长李云鹤,从1956年来到敦煌,参与修复壁画近4000平方米,修复彩塑500余身。在风沙呼啸的大漠深处,昏暗的洞窟里:手执画笔,孤灯伴身,怎是一个“苦”字就能概括?但正是因为有像李云鹤老先生这样的莫高窟人敢于担当,开拓进取,大漠深处的千年瑰宝才能以它们原本的光彩重现在世人眼前。对李云鹤老先生来说,这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担责虽苦,但有人却能苦中作乐甚至以苦为乐。我们也应当如此,不畏惧负责任的苦处,而是要在担当与负责中充实自己,满足自己,品味责任之乐趣。
结责任之硕果,我们须知勇担责才能成大事。“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在我国开展精准扶贫的五年间奔走在扶贫一线。他来到西南边陲的深度贫困县——普洱市澜沧县,和同事们带领当地的农民培育出品质优良的土豆,最终脱贫致富。在当时严峻的形式下,朱有勇院士勇于担当:“我年轻,我来干!”“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最终成就了带领全县脱贫的伟大事业。我们应向他学习,以一颗责任之心,在今天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为国奉献的理想;在明日为祖国建设事业作出贡献,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做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时代新青年,我们绝不能让责任之齿轮松懈,让责任之彩图褪色,让责任之果实酸涩未熟。“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让我们把时代的责任负在肩上,担当起自己的前途,民族的希望,迈向中华民族崭新的未来!
新时代青年新征程心得体会篇4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里书写。
近日,“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组委会公布722名“最美奋斗者”候选人信息,活动正式进入投票阶段。
评选“最美奋斗者”,就是礼赞奋斗的价值。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时光匆匆,不变的是继续奋斗的决心,记录变化的是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复兴之路。走过“地动山河铁臂摇”的建设探索,经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拓前进,70的奋斗,一路激昂胜过任何华彩乐章。坚守戈壁隐姓埋名,白手起家建起的国防工业基础,冲天而起的蘑菇云,如同华夏儿女扬眉吐气的惊天雷。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劈波斩浪的大舰船,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的钢铁脊梁……
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甘当燃灯者的邹碧华、把科研事业作为毕生理想的黄大年、帮助10万农民脱贫致富的李保国、深藏功与名的老兵张富清,等等。没有农民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哪来“稻菽千重浪”?没有工人的“每天每日工作忙”,哪来“世界变了样”?没有人民子弟兵的“负重前行”,哪来的“岁月静好”?无数奋斗者砥砺前行,汇聚成时代发展的磅礴伟力,让中国人在追梦圆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评选“最美奋斗者”,就是崇尚奋斗的精神。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今天的中国人正是以敢想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作为,才闯出了一条新路、大路、好路。回首望去,这番壮阔的征程,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毅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笃行,让我们走出了中国道路的自信和风景。
新征程上再出发,我们没有时间喘口气、歇歇脚,也许还会有更多艰难险阻,只要我们驰而不息的奋斗和锲而不舍的坚持,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之中,就能成就个人的红火日子、祖国的远大前程。
也许每个人登上的舞台不一样,奋斗的方式不同,但奋斗的成色如一。不论是造核潜艇、还是守卫小岛,都是坚守平凡、默默奉献,守的就是一颗“初心”,这是奋斗的重要。无论在脱贫攻坚的战场,还是在生产建设的一线,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将实干进行到底,勤劳的双手一定会创造美好的生活。
理解奋斗,才能理解中国的今天;相信奋斗,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时代青年新征程心得体会篇5
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我高兴得中午饭都没吃好。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队,同学们个个摩拳檫掌,想试试自己的力气。
比赛开始了,只见一条粗大的绳子压在操场当中的白线上,绳子的中间扎着一条红布条儿。谁能把绳子当中的红布条儿拉过靠自己一头的白线,谁就赢了。
“预备!”裁判员大喊一声。双方队员抓起了绳子。
“嘟”哨声响了,一场紧张而又精彩的拔河比赛开始了。我们双方互不相让,使尽了吃奶的力气向后拉。站在我前面的小明把牙咬得“格格”响,脸涨得通红。红布一会儿向我们这边移,一会儿又向对方一边移。拉拉队挥拳跺脚给我们加油。
渐渐地,渐渐地,绳子向对方移动,我们怎么拉也拉不过来,我们输了。
交换场地再战。上场我们队输在用力不统一,向向不一致,握绳方法不正确。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由汪强喊号子,大家站成一条线,摆开一的八字步,身体往后沉,脚跟站稳。经过几分钟的战斗,我们终于胜利了。
对方不服,要求再战。老师说:“这项运动,体力消耗很大,不能再战了,过几天你们再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