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时,不仅要总结内容,还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读后感能帮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与自身生活的共鸣和联系,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你照耀中国读后感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你照耀中国读后感篇1
在红军组织里,每一驻地都有“模范队”.他们都是十二岁到十七岁的少年,其中许多人走过长征,更多的都牺牲了。这些红小鬼在这个不幸的年代,过着幸运的生活,他们相信民主,人人平等,但他们是如何在这个不幸的时代过着幸运的生活?他们不幸的是什么?幸运的又是什么?
他们生在受压迫,受奴役的战争年代。
这些红小鬼,大多数是从人口过多,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家逃出来的流浪儿,有些曾做过奴隶,有些是逃亡的学徒。在许多国家,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在和平的年代,过着平静的生活。而他们要为了活命,被奴役,被压迫。他们自愿加入红军。有许多人参加过实际的战争,甚至是用刺刀的'肉搏战。他们翻越雪山,穿过草地,在各种艰难困苦中抗争。而他们的年龄只有十几岁。
加入红军成为他们不幸命运中的幸运。
在红军里,他们有自己的生命价值。红小鬼奇迹般的找到了快乐和幸福。他们衣衫褴褛,却事事都要参加,认为自己跟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被打,被侮辱。他们吃的很饱,每人一张毯子……
斯诺笔下,帽子下的小号兵,玫瑰色的脸庞,明亮闪光的眼睛,看似一个需要温情和朋友的流浪儿,想念妈妈的孩子,却是十一岁参加红军,走过长征,当了四年红军的“老练红军”。喜欢红军的理由是:“红军给他们田地,赶走地主,收税官,放债人”“红军用自己的手替他们做鞋,缝军衣,侦察敌军。每个人家都送子弟入红军。”
红军里有无数像他一样的少年,他们在红军里当传令兵,伙夫,号兵,侦探,无线电收发员,挑水夫,宣传员,演员,马夫,看护,书记,甚至是教员!他们大多数所穿军服太大,袖子垂到膝头,上衣几乎拖到地面。一天洗三次脸,但老是肮脏不堪,他们常用衣服来揩抹,显出一副怪相。但世界依旧是他们的。
少年先锋队员,之所以喜欢红军,大概因为他们在红军里,生平第一次受到人的待遇。他们的食住像人的食住,他们认为自己跟任何人都平等,他们有自己活动的自由,有保护他们自己的组织。他们练习竞技和游戏,受着初步教育,他们获得一种简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口号的意义不过是帮助别人打地主和学徒的主人。这些比在主人的工作台,一天十四小时的工作,侍奉主人要好。
在这个不幸的年代,艰苦恶劣的环境里,他们没有抱怨,却以乐观,坚忍的心态,接受了一切。还想方设法的去寻找和创造着改变命运的行动。在红军里,他们的精神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的愉快和乐观,感染着大人们,为了他们的未来战斗。这些英勇的少年,是在不幸年代里找到幸福和快乐的幸运的红小鬼。
你照耀中国读后感篇2
当我第一次见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时,就表现出了对这种有政治偏向的书的厌恶,而当我打开它时,我终于明白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色中国对中共各级领导人及农民、工人等民众的采访与观察,以及对红色中国的评价。
在本书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红军中的“红小鬼”。在红军队伍中,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经历风雨,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斯诺遇见的第一个红小鬼是一个号手,只有十五岁,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带着一顶褪色了的灰色帽子,上面有一颗模模糊糊的红星。但是帽子下的号手可是一点也不“褪色”的:红彤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亮眼睛,看起来精神极了。这样一位“红小鬼”却是已经当了四年红军的“老红军”了。这个孩子说他小时候被红军帮助过,那时他就发誓要参加红军。十一岁,他参加了红军,虽说只是吹号,但他作为一名军人,是要有多么坚强的意志与精神啊!他的年龄与我不相上下,但是他做的事却是许多同龄人都做不到的,他们中的某些人还上前线打仗,冒着生命危险,他们也勇往直前。这样的“红小鬼”,确实是令人敬佩的。
我最敬佩的历史事件就是红军的.长征。红军的长征是迫不得已的,红军为了避免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向西北长征,分成了西、南两个纵队,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出发了。红军在努力下终于撤出了江西(主力部队),余下的部队则留在江西继续抗争国民党。红军成功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线之后,就开始走向它历时一年的划时代的征途,首先向西,然后向北,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本次长征共有两万五千里长,在这途中,有无数的困难和挫折,牺牲了无数的红军战士们,然而红军一直在往前,从未后退。这也是红军的长征是军事伟大的业绩之一的原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恰如斯,他们才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那“正西风落下长安,飞鸣镐。”的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但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
红星永远照耀中国!
你照耀中国读后感篇3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好书,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触良多,深受启发,为此记录下心得感悟!“那红星照耀中国,也必将照耀整个世界。”这是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所提出的。在这本书中,共产党人的艰辛、努力及奋斗,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
年少的刘胡兰不畏枪弹,坚贞不屈,英勇献身。她向我们证明:即使年龄小,也同样能壮志满怀!“少年强则国强”的信念促使了一个又一个未成年人为保国而奋斗为崛起而拼博!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红军爬夹金山时有多么困难,战胜夹金山时又有多么兴奋。在长征途中,他们不怕虱子的叮咬,勇敢地踏上了长征的路。
你照耀中国读后感篇4
一九三七年的十月,斯诺发表了《红星照耀中国》,赢得了亿万读者,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畅销的书之一。
当斯诺走进红军队伍时,军中的场景让他惊讶,就这一个普通的人,他就是毛泽东?毛泽东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红军装,戴一顶普通的红军帽子,左胸上衣袋中装着一个陈旧而磨亮的铁烟盒子。他酷爱吸烟,谈笑间已经吸了几根烟。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那爽朗的笑声,似乎可以给人无穷的力量,可以穿透一切困难、险阻。可就是这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他带动和指挥着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革命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餐时间到了,斯诺看到,当时的菜也是十分简单,主要吃的是粗米和馒头,蔬菜和肉早已成为当时的珍惜物品,就连他这种“稀客”吃的都如此“简单”,无法想象红军吃的有多差。但就是这样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队伍,怎么会有精神和力气去搞生产、干革命。作为他们的领袖——毛泽东是怎么带领他们做到的呢?
你照耀中国读后感篇5
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不由得产生了一个疑惑:在近代中国革命武装中,中国共产党得到的外国援助是最少的,几乎没有。几次弹尽粮绝,陷入险境,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坚持战斗下去呢?
是信仰,他们有着统一而坚定的信仰,为此可以付出一切。因此,共产党军队才能绝处逢生,最终取得胜利。
还记得斯诺写道,他刚来到红区时,和他同行的还有几个人,只有斯诺可以骑马,而且他的马就如一条瘦狗,其他人只能骑驴子,当斯诺问,难道你们平日骑得就是这种马吗?随行人员说,好马都被送上前线了,不管是谁的马,只要足够健壮,全部送上前线。一切好东西都优先供应给前线,就算是主席也不能藏私。
在这里,我看不到自私。所有人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着。
长征毫无疑问是一次伟大的征途。我认为,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精神的象征。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越过了一道又一道天险,度过了一个有一个难关,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的军心始终如一,从未涣散过。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令我敬佩。
反观现代青少年,心理素质极差,甚至会出现因学习压力太大而自杀的情况。我们应继承红军战士们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情况多么险峻,都不应该放弃。红军那么艰难都熬过来了,我们也能一代更比一代好!长征精神要长久地传承下去。
你照耀中国读后感篇6
在暑假中,我阅读了经典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它的作者是一个美国人,也许人人都会诧异吧:一个外国人了解中国吗?他是怎么想的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找到这本书,一刻不停地阅读起来。
作者名叫埃德拉·斯诺,他是著名的美国记者。他来到中国西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等进行多次谈论,并且深入红军的现实生活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方人情、大致行动进行一五一十的记录,再经过写作成了现在的《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在书中的语言朴实,黑白分明。作者对“白匪”国民党进行了狠狠的驳斥,称之为“狂热疯子”“无知土匪”;对中共领导人、红军战士还有红小鬼加以赞扬。其中作者赞扬“博览群书”“工作仔细”“颇有天赋”。
是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们虽然出身卑微,却有一份救国救民的信念,并且为了实现它不懈努力,不为一时的成功而得意忘形。他们还,清贫朴素,去努力达到新的目标,不知疲惫,为国家效力,不求功名只求国家富强、和平。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创造了全中国的未来。
红军战士们也是赞赏有嘉。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就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而且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红星照耀中国》一经发表,就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他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革命的灿烂辉煌,让成千上万的青年燃起爱国之心,即使八十几年后的今天,这本书也不曾褪色。
如今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空调间里享受凉爽,不妨好好想想:是谁让我们过上了这样的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啊。他们身处硝烟时代,用自己的血和智慧铸就了今天!知道了这些,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他们坚持不懈、一心为国民、在强大的困难面前毫不退缩的精神?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你照耀中国读后感篇7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是一样的,是震撼世界了。这是出自修德罗的一句话,这是一本畅销全中国的书。
走进《红星照耀中国》,我触摸到了红军战士伟大的灵魂。这本书是一个外国人所写,这属于她的所见所闻,客观的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向西方国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生活。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领袖,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发、徐东海等,此外,她还深入红军战士中和根据地老百姓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红军的生活,以及在没有大工业基地,没有炮弹,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他们是怎么生存的,并扩大自己的队伍的呢?又是什么样的一些人,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情感,使一颗颗熠熠的红星在中国的土地上升,普照大地呢?
我知道,斯诺知道,全体中华人民知道。是他们伟大的爱国之心,造就那钢铁般的意志,使她们甘愿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领导的红军革命犹如一颗红心,不仅照亮中国的西北,而且必照耀中国。事实证明,这预言是非常远见的。
一颗熠熠生辉的红星冉冉升起了,他们驱走了黑暗,他们是穷人的队伍,共产党的光辉沐浴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愿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腾飞!
你照耀中国读后感篇8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china)》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在《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篇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