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与经典之间的联结,帮助我们领悟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底蕴,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融合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个人的感悟,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日记和读后感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日记和读后感篇1
有这样一位叔叔,他身高只有1.54米,却成了几百万人民解放军的排头兵;他的体重不足50公斤,却像一块巨石,激起我们心灵深处的层层浪花。他就是一心为人民,甘愿做”傻子”的雷锋叔叔。
雷锋叔叔他竟然不会休息,为他人甘愿受苦受累。星期日不是帮同志们洗补衣服,就是帮工人搬运红砖。就连出差也不休息,不是帮旅客做事,就是帮服务员干活,累得满头大汗,心里还热乎乎的。难道他不知道休息休息该多么舒服?
他的袜子补了又补,有数不清的补丁,却舍不得买一双新的,总是补了又穿,穿了又补。别人把他的袜子扔到垃圾桶里,他还把袜子捡回来,舍不得扔掉。为自己,他一分钱也舍不得花啊!
可是,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的灾害,雷锋叔叔却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的100元钱寄给了灾区人民,还不让别人知道。有的人怎么不会说他是个“傻子”呢?
可雷锋叔叔却说,他甘愿做一个“傻子”,一个一心为人民一心为祖国的“傻子”!
是啊,我们的社会需要雷锋这样的“傻子”,我们的人民需要这样的“傻子”,我们身边的“傻子”还不少呢!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同学们拿出自己平时舍不得花的零钱,捐给了学校买小树苗。不正像雷锋叔叔那样?把自己积存的钱无私的捐给了灾区人民;有的同学捡到了手机、钱自己不用,却将它交到了学校,归还给失主;有的同学在火车、列车上主动给老奶奶让座;还有的同学宁愿坐别人的坏凳子,却把自己的好凳子让给别人……他们不也是人民喜欢,人民需要的“傻子”吗?
我想读了《雷锋日记》以后,肯定会有更多像雷锋叔叔那样一心为人民,甘愿做“傻子”的人。
日记和读后感篇2
“救救孩子吧……”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出自鲁迅的《狂人日记》。《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真疯,认为身边的任何人都想吃他,尽管与他比较亲的大哥也被他怀疑。
把狂人放到现在来看,狂人似乎就是一名精神病人。狂人的思想比较奇怪,他害怕别人吃掉他,所以他一直没有告诉大家。走到路边,总觉得人们都要吃掉他,看见植物,总觉得植物都会吃掉他,回到家,总觉得亲朋好友都想吃掉他。有一次医生来看狂人的病,狂人也认为医生是在检测他的肉质肥不肥。狂人虽然思想奇怪,却在故事后面当上了官。
你可能会纳闷,这样一个狂人,怎么会当上官呢?其实这是作者在讽刺清朝时朝廷的腐败,用狂人来比喻那些毫无学才的人,朝廷上像狂人的官很多,作者就用《狂人日记》挽救了当时中国人的.心灵。我认为如果我是狂人的大哥,我会将狂人送进医院,这是正常人的思维,然而作者恰好用不正常人的思想去描述朝廷,这就是话中有话。
在鲁迅先生创作《狂人日记》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八国联军又在1900年侵华,鲁迅先生原是学医的,但是他认为学医学只能挽救人们的身体,于是弃医从文唤醒人们抗日的斗志。所以鲁迅在创作《狂人日记》时,先后创作了《阿q正传》、《呐喊》、《彷徨》……
?狂人日记》就先介绍到这里了,希望你们继续阅读完这本书哦!
日记和读后感篇3
我是一个即将升入五年级的女孩,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中曾特写过战争,而我暑假读完的第二本书——《安妮日记》也是有关战争的。
它是由一名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写的。这本书记载着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7月21日之间的66件事,从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便收到了盖世太保给玛戈特(安妮姐姐)的传票,这使安妮一家不得不开始密室生活……安妮曾多次在日记中提到她渴望的蓝图:“很久都没看到这么明媚的阳光了,湛蓝色的天空是那么宁静,迎面吹来的微风是多么凉爽宜人,就连窗台前的小树也努力地伸展着枝丫……”和“我渴望放学后迎着风,在草地上飞快地骑车;我渴望舞池里有灵活优雅的舞步,每个人都陶醉的表情;我渴望有自由自在的生活”。
安妮一家为了生存在密室里生活,躲避战争。现在地球上许多地区仍弥漫着硝烟的战争,子弹这不速之客仍催毁着人类的家园。我渴望世界能和平,希望战争一去不复返,盼望战火中的孩子能像和谐地区的孩子一样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感受和平与爱,也希望在这个文明社会中不存着对某一种族特有的限制。与此同时,我希望无论是山区还是城市的孩子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教育,快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行使祖国的花朵欣然怒放,使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美好、充实的童年!国家应该重视起山村教育,例如让山村儿童有信息课上,让大山里的孩子了解电脑,了解科技,了解现代社会。让他们通过电脑,通过网络走出大山,认识外面雄伟的大楼、豪华的公寓、好玩的游乐设施以及他们梦中全新的世界。让山村的儿童有一间间雪白的,坚固的教室,给他们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专心学习。再如要让孩子们上音乐课,使他们在闷闷不乐时能用音乐来陶冶情操,让孩子们沉浸在美妙音乐的旋律中细细咀嚼音乐之美,用音乐去滋润一个个稚嫩的心扉,使他们能像花儿喝露似的吮吸着音乐甘甜的蜜露。又如让他们拥有一个宽大的操场,好让他们飞似地奔跑,踢动着欢乐的足球,用手挥动着球拍,拍出第一个飞向太阳的羽毛球,也许它飞得并不远……
这都是我的一个个梦,一个个中国梦,一个个值得大家关心的中国梦!
日记和读后感篇4
这个假期,我最大的收获是我阅读了一套好书。这套书叫《笑猫日记》,是杨红樱写的,非常好看,我已经看了6遍了,共12本。我被这里的故事深深吸引。
最感人的是《保姆狗的阴谋》,最好笑的是《塔顶上的猫》,最有道理的是《幸福的鸭子》,最表现夫妻感情的是《虎皮猫,你在哪里》,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个黑色的下午》,最能表现童真的是《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
?保姆狗的阴谋》写的是一条名叫帅仔的牧羊犬,被一个纯种的德国腊肠犬老头儿所控制,因为帅仔长的太漂亮,老头儿失宠了,于是老头儿想尽办法谋害帅仔,但每一次都因为笑猫和一只叫地包天的京巴狗而化险为夷。有一次,地包天被一辆大巴压过去却毫发无损,老头儿听后想出了一个计谋,但它的计谋失败了,它受了严重的内伤,临死前说的话让我很感动:“帅仔……其实……我是爱你的。”帅仔抱住它痛哭,我也看不下去了------其实,每人的头顶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为何总有人想夺取别人头顶的天空呢?
?能闻出孩子味的乌龟》写的是一只不知道有多大年龄的乌龟,它能在万人中闻出一个人的孩子味,它顺着这个味道来到了笑猫住的山洞,后来乌龟告诉笑猫,这个孩子味是从马小跳、唐飞、张达、毛超和杜真子身上发出的味道。乌龟还告诉笑猫,孩子味就是一个字“纯”。单从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我想告诉所有的家长们:孩子就像一棵棵果树,如果大人总是想拔苗助长,就会打乱自然的顺序,造成一些果子的早熟,就象我们的心一样,如果心衰老了,这个世界就再也没有童真了。
这套书让我很着迷,因为整套书是用猫的眼睛来看世界,用猫的语言来描述事物,作者用词恰当,内容精彩,想法独特。因此,我向大家力荐这套书,相信你们看了之后,一定也会象我一样有很多感想,也象我一样把这些感想写出来吧!
妈妈:这篇文章是舟舟有一天和郭老师聊天时,受到老师的启发写的,真的很感谢郭老师。
日记和读后感篇5
今天,我看了《捣蛋鬼日记》这本书,感受至深。它介绍了主人公捣蛋鬼“加尼诺”——一位九岁男孩,受到姐姐的启发学写日记,上演了他在半年里种种传奇的捣蛋经历,开启了所有人孩提时代的共同秘密,活现了儿童的天性,在充满幽默与欢笑之间,加尼诺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和深深的反思。
很久没有这么笑过了——看完《捣蛋鬼日记》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这一点,同时,心里还有点惭愧,因为我竟和加尼诺一样,我的捣蛋经历所获得的欢乐多半建立在倒霉之上。看看加尼诺,想想自己,我仿佛在书中找到了另外一个加尼诺。事情是这样的:那时我上一年级,一个蓝天如洗的日子,同学们都去做操了,而我肚子疼,被孤单地留了下来。那时我才七岁,也是班里的一个机灵的淘气包,脑子里整天打着歪主意,可奇怪的是,我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老师总以为我是乖巧的女孩子,没有看清我的“庐山真面目”。当时,我无聊透了,怎么办呢?有了,把语文老师的书藏进同学的书包里,老师要怪起来也怪不到我,——因为我是个“非常听话的好孩子”!再说了,也可以延长不用上课的时间,玩的时间就会长一点,真是个好主意!心动不如行动,我轻手轻脚地走到讲台,拿起语文书,闪电般地塞进佳佳的书包里,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若无其事地看书。老师和同学们回来了,老师看到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当场就表扬了我。我的脸顿时涨红得像煮熟了的虾子。平时的我,在受到表扬时,会沾沾自喜,笑容比鲜花还灿烂,而现在的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接着,老师立刻发觉不对劲,像愤怒的豹子,眼神简直可以杀死几只蚊子,大叫道:“是谁拿走了我的语文书,快拿出来!”没有人出声,我也装模作样地说:“我没拿。”老师更是生气了:“把你们的书包拿出来,我一个一个地搜。”佳佳大声说:“老师,先搜我的,快点搜我的吧!”倒霉的佳佳立刻“中标”——老师的书不在她的书包里才怪呢!聪明的老师马上说:“不可能是佳佳把我的书藏在她的书包里的,是哪个同学,老实承认,老师不予追究。”我再也忍不住了,走到老师的跟前,低声说:“是我把书放到佳佳的书包里的,我错了。”老师目瞪口呆,课后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写检查,家庭作业加倍,那时,我下定决心,不再捣蛋了。
这次我虽然得到了捣蛋的快乐,但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再也不捣蛋了,我要摆脱加尼诺那种快乐在倒霉边缘的命运。
日记和读后感篇6
?笑猫日记》这一本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只平凡会笑的猫在杨红樱阿姨的笔下却成了那么特别、那么有趣、那么勇敢、那么善良、又那么执着。
它凭借自己的勇敢、善良、执着,成功找到了一只可以爬上白玉塔顶上的虎皮猫,和虎皮猫一起生下了四个孩子,胖头,二丫,三宝和小可怜。
可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中小可怜被冻死了,这成了虎皮猫和笑猫心中的最大的痛,可是在一个雨霏霏清明节,一只与小可怜神似的猫在笑猫眼前一闪即逝。“猫有九条命″传说,让球球老鼠和小猫全家都坚信一一小可怜没有死。循着悠扬的钟声,小猫和虎皮猫来到仙桃村,走遍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只为能跟亲爱的`小可怜再次相遇,不料,这场寻觅之旅竟然如此艰难。笑猫和虎皮猫日夜思念的小可怜,似乎总在不经意间一次又一次的和他们擦肩而过……
这一本书让我感觉到了笑猫的坚持和虎皮猫那伟大的母爱,虎皮猫为了不让拿着木棒的恶人打中自己心爱的小可怜自己挺身而出,不怕死、哪怕是受伤了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让我很感动。笑猫那坚持不懈的品质让我很敬佩。三宝,胖头和二丫那孝顺的品质更让我敬佩。
日记和读后感篇7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以“狂人”自述的方式描写的,描写了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刚开始读这篇小说给我的感觉是疑问的,不明白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狂人”,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迫害主人公。直到读了作品鉴赏,才知道这篇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的黑暗,这时我才意识到读小说时要了解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感受作者所处的环境氛围以及作者自身的经历,才能更深刻的了解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
千百人读就会有千百种读后感,但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唯一的。
?狂人日记》读后感这篇小说是描写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觉柔和一体,用人物自叙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狂人”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造成对社会的恐怖心理。他认定现在是个“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会。他半夜察看历史,看见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他对吃人社会发出勇敢的挑战,相信将来的社会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