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教案6篇

时间:2025-07-25 作者:Anonyme

依据不同课型调整结构与侧重点,是教案设计的适应性体现,​,一份教案中每个环节都应相互支撑,以形成知识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分数乘法》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乘法》教案6篇

《分数乘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15页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重点:

学会找单位1

教学难点:

依题意画出线段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100(20)?=80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6)练一练: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

③第一条线段表示谁的身高?画了第一条线段表示小林的身高,该怎样画第二条线段表示小强的身高。

启发学生:根据小强身高是小林的,要把表示小林的线段平均分成8份,在它的下面画出其中7份的长度代表小强的身高。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思考: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小强的身高,就要求出小林身高的是多少,即求的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4)让学生列式计算。

(5)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问:哪条线段画得长一些?怎样画?

把谁看作单位1为什么?

怎样列式?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6)教师说明: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这里是带分数,把化成假分数,上题也可以改成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乘得的积大于原来的被乘数。

(7)做一做。

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习列式计算后,指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2.完成练习四的第5题。

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不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还可以是整数。

订正时指名分析。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应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分析数量关系,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解答。

五.作业。

练习四的第1~4题。

《分数乘法》教案篇2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9月17日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分数数据的一般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揭题

二基本联系

三、合练习

四、堂小结

五、作业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1、提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根据条件找单位1,说说数量关系式

(题目见幻灯课件)

3、解答应用题

例1、从甲地到乙地公路长180千米,一辆汽车已经行了全程的',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为什么用乘法算?

1、对比练习

做复习题第9题

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做复习第10题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追问:第一步要求什么?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第二步求什么?又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3、做复习第11题

4、做复习第12题

讨论:有什么办法知道哪一辆车离中点近一些?

这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基本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连乘应用题要怎样解答?

复习第7、8题

课后感受

要让学生学会想到有困难时可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

授课日期9月23日

《分数乘法》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学习和理解本节课内容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新知识前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很重要。

本节课的内容为简单的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掌握这部分知识才能为学习后面部分较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题意中已知条件和找单位“1”等迁移知识的能力。学生认知的障碍点主要是理解分数问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问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分数问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2.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信息,找出单位“1”:

2.列式计算。

思考:这两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楚

数量间的关系。

(2)画线段图分析思考,分析重点句。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解答。

板书: 2500× =1000(㎡)

(4)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并说出解决的依据是什么。

2.(1)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

(2)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

3.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意,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拓展提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解答,再交流想法。

小结:解决这类问题应从哪里入手分析?解题步骤是什么?

五、归纳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18页第2、3、9题。

《分数乘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7297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一题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用折纸的'方式再次验证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注意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1/2的3/4和4/5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43/8 ,254/10=2/5

是整个操场1的3/8,2/

5是整个操场1的2/5。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法》教案篇5

《分数乘法》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分数乘法

(三)教案。教学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让学生通过折纸来解决,这一动手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乘法的算理,帮助学生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2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直接引入庄子这个故事,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ppt出示。让学生紧接着思考这个问题“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之后,提问:“庄子老人家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呢?”。

⑴拿出一张纸条当作一尺之捶,同学们先把纸条对折了一次。师:“现在的一半我们可以用多少来表示啊?”生:“ ”师:剪去一半,还剩下多少?这时“ ”表示什么意思呢?剩下的占这张纸的“ ”用算式表示:1*1/2师:请同学们再把剩下的“ ”对折一下,再剪去一半(得到四分之一)谁能说说这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生“就是再取一半的意思”“是在原来一半的基础上再取一半”“就是的师重复:这部分表示的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师:“根据前面所学过的内容,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剩下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吗?”学生很快就写出了1/2×1/2。再引导学生认识这个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是多少?学生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师再问:“如果我们按照庄子的说法那接下去该怎么求呢?”学生答“再乘1/2”得到1/4×1/2=1/8,如果再往后求还剩下多少,那就再乘1/2 ,“一直乘下去,永远也乘不尽”现在你们知道万世不竭的意思了吧。

2、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ppt出示)折一折,涂一涂。讨论:

(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你能用算式表示出这幅图的意思吗?3/4×1/4=3/16,就是求3/4的1/4是多少?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学生独立完成,并列式汇报

3、做一做:根据图示,想一想,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1/2×1/4=1/2×3/4=

二、讨论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观察上面的例子,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三、巩固练习:

1、p7做一做

2、p8试一试: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3、提高练习: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分数乘法时,要把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板书设计分数乘法

(三)1 *1/2=1/21的1/2是多少?

3/4*1/4=3*1/4*4=32*1/2=12的1/2是多少?

1/4*3/4=……… =34*1/2=12*1/4=………=1/8………1/2*3/4=………=3/83*3/4=3/1*3/4=9/4

《分数乘法》教案篇6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分数乘法的计算、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求倒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

教学过程

一、基训

a、1、填》、《、=a》b》0

4/5a/b( )a/b

4/5b/a( )b/a

b( )4/5

2、一个真分数乘以一个假分数,结果大于真分数,对吗?

3、a、b互为倒数,那么1/a、1/b也互为倒数,对吗?

b、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计算带分数的乘法应注意些什么?

4.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定律?

5.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6.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只要意思说得正确就可以了。有些问题还可以问一些与之相

关的问题,如运算定律的表达式以及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等等。

二、综合练习

1.找1。

甲是乙的35 。乙是甲的35 。

甲比乙的35 多1。乙比甲的35 少1。

甲的35 和乙同样多。

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教师可再补充几题:

2.做口算练习。

3.求下面各数的倒数。

2/7 1/9 6 20 0.6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小红体重42千克,小云体重40千克,小明的体重是小红和小云体重和的1/2,三人共重多少?

5.已知3=11/12b=3/3c,a、b、c都不是0,谁大?

三、小结(略)

四、补充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