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8篇

时间:2024-05-29 作者:Anonyme

事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论,在日常生活中,小伙伴们都不可避免碰到过事迹材料,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8篇,供大家参考。

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8篇

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篇1

闫静雯,今年9岁,是刘井小学二年级(二)班学生。她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积极向上。她小小年纪,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在学习上,她刻苦努力,一丝不苟,作业字迹工整,成绩优异。这些都由于她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优化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业成就,她做事总是从一点一滴做起,课前预习,找出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在学习,课堂上专心听讲,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注意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回答,想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的问题及同学发表的意见,课堂上还特别喜欢质疑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作业时,认真审题,专心致志,独立完成,自觉检查。此外她尤其喜欢阅读,饭后睡前总是手不释卷。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她都读得津津有味。广泛的阅读开阔了她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她的写作水平。

她还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有困难同学,她总是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小小心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另外,她还注意培养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当好老师的小助手,管理好班级,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她能够坚持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老师不在时,主动维护好班级的纪律,对于不文明的行为敢于及时劝阻,并能每天坚持组织同学早读,管理好早读纪律。团结同学,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这方面,老师和同学都很认可,大家都夸她有同情心、有爱心。

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篇2

一顶矮矮的白帽子,一身洁白的大褂,加上一双灵巧的双手,这就是白衣天使——护士。

纤细的手指像探针一般,无论病人的血管与经脉隐藏得多深,都能准确摸到,一针见血让人赞叹不已。一句句甜甜的话语像甘露一般温暖着病人的心田,让病人忘记一切病痛。无私的奉献感动了那么多人!啊,亲爱的护士,你们多么伟大,将一生献给了医学,把一生送给了病人!你们是病人健康和生命的守护神,因为有了你们,病魔望而却步。

一天,我发热了,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到了医院,护士不顾忙碌,快步跑来。她用手抚摸着我的额头,我像吃了定心丸,痛苦立即消散,一针下去没有一点疼痛,药液缓缓流进我的血管,宛如涌进温暖的泉水,流进心田。挂水期间,护士还不时跑过来看我,询问病情,我被感动了。

有一次,爷爷痛风,去医院挂水。护士用手抚摸着爷爷粗糙的手,仔细寻找爷爷的静脉,还不时问几声关心的话语,在她用心找到静脉时,我被感动了。她不仅有高超的技术,更有她对爷爷的关心,就如同是爷爷的亲身子女一般,让我敬佩。

我经常去爸爸办公室写作业,每次总能看到门外护士忙碌的身影。特别当有病人抢救时,她们就像运动场上的健将,与死神赛跑,总能在第一时间飞奔到病人身边,从可恶的死神手中夺回生命。她们常常顾不上休息,常常耽误了吃饭。每次看到这一幕,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啊,护士,你们任劳任怨,为病人服务,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病人。

护士,一个平凡的群体,却干着不平凡的工作,你们将一切献给病人,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们是最美的。

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篇3

工作八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刘秀祥还是“负资产”,每月20日是他“花呗”最后还款日,钱花在哪里?少部分花在家里,大部分用在学生身上。

同事们称呼他“优秀祥”,学生们直接叫他“祥哥”。在学校,甚至在望谟,刘秀祥都是非一般的存在。曾经,他“千里背母上大学”在社会上引起关注。大学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回到故土,踏上讲台,将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八年来,他走遍县里所有村庄,只为通过努力改变更多孩子命运。

2020年5月,刘秀祥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说:“我想给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带来改变,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教育是一种途径,也是一种捷径,因为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我愿意做点燃希望的人。”

“最好的老师我遇到了”

748名学生参加高考,319人达到本科线,县理科状元出自该校——这是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2020年高考成绩单。由此不难理解刘祥秀近来总是乐呵呵。他说,“我们学生高中入学成绩并不优秀,三年来所有老师辛勤付出,学生们自身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冲过高考独木桥,开启人生新篇章,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老班,很幸运遇见你,你给我影响很大很大,谢谢你,最好的老师我遇到了。”“祥哥,关灯后你来查寝,我骂了你,你却只讲了一句‘早点休息’,我都在想是不是明天要卷铺盖走人了。”“你终究成为了我的英雄。”“请在您的工作室留个位置给我,四年后在工作室见。”“遇见您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会记住没有钱的.时候来找您”……这是刘祥秀任班主任的高三(15)班学生,在高中最后一节课后写下的满满一黑板留言,送给他们最爱的祥哥。

高三毕业生韦娟说:“祥哥是我们很多人的偶像,也是最好的榜样。我初中就知道他的事迹,特别感动。祥哥常说过去一无所有不代表将来一无所有,不要用现状评判未来,坚持就会成功,他就是这么一路走来。”韦娟所说的“事迹”,刘秀祥现在不愿意过多回忆,“因为太过艰辛,想想就扎心”。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望谟县小山村,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不堪打击,患上间歇性精神失常。刘秀祥小学三年级时,哥哥和姐姐外出谋生,母亲彻底失去生活能力,“养家糊口”重担就此落在刘秀祥肩上,那时他还是孩子。

每天为母亲洗脸刷牙、穿衣梳头,在厨房忙来忙去,委托邻居帮忙照看母亲,飞奔跑向学校上课,放学后给母亲做饭,待母亲休息再温习功课。因为没时间和经验种田,只能转租给别人,一年能得到五百斤稻谷。家里没钱,他就空闲时背着竹筐上山挖野菜、挖药材,走几十里山路到县城去卖。赚了钱紧着给母亲买药,剩下的买点油盐酱醋。

语文老师了解到刘秀祥的情况,送给他一本《平凡的世界》。看了这本书,刘秀祥深受鼓舞,认定勤劳和读书能改变命运。正是有了这个信念,他坚持读完小学,并以全县第三名成绩考上望谟县最好的初中——实验中学。

但因家中贫困,刘秀祥没有去上县实验中学,而是在县城找到一所民办学校,以摸底考试第一名成绩获得该校免费入学机会。他说,“我对读书这件事意志很坚定,至于读书能带来什么,当时不知道,就是欲望很强烈。”由于要进城上学,母亲没人照顾,小小的刘秀祥带着母亲跪在父亲坟前说,“爸,我带着母亲出去了,你要保佑我和母亲都平安,我出去混不成个人样,绝不回来。”

初到县城,没钱租房,刘秀祥用稻草在学校旁山坡上搭间棚子。门前空地挖个坑,架上铁锅,便是厨房。为了维持生活,放学后刘秀祥到县城里捡废品,周末再去打零工。每周能挣20多元,勉强维持母子二人生活。

2004年,刘秀祥初中毕业,考入安龙县第一中学。这也是他最劳累的三年,周末和假期做家教、去餐厅做服务员、去工地当小工。学习之外,他必须养活自己、照顾母亲。在他精心照顾下,母亲的健康状况有所好转,犯病次数越来越少。但因长期照顾患病母亲,再加上营养不良,体重只有80多斤的刘秀祥,在高考之时病倒,这一病让他发挥失常,以6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

刘秀祥说:“第一次觉得上天这么不公平,对生活充满失望。我拼命读书,多少困难都挺过来了,但这个结果我承受不了,甚至有了最坏的想法。”一蹶不振时,他翻开自己的日记本,发现之前写过一句话:“当你在抱怨自己没有鞋穿的时候,回过头发现别人没有脚。”刘秀祥说,“那一刻,我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为我还有母亲,虽然她什么都不能给我,但只要她健康活着,我就拥有打败一切困难的力量”!

那一年,贵州省义兴市一所高中的校长获知刘秀祥情况,被他的孝心和上进心感动,邀请他进校免费复读。于是,刘秀祥背上母亲,拎着一包锅碗瓢盆来到兴义市。他以每年200元价格,租下农户家闲置猪圈当家。猪圈四面通透,就用编织袋遮风。他说,“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取,总是能够取出来的,我除了上课和学习,其他时间基本都在打工挣钱。”

刘秀祥终于如愿以偿,在2008年夏天收到临沂师范学院(现改名为临沂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抱着母亲嚎啕大哭,说自己去哪里,就会背着母亲去哪里。

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篇4

抱怨黑夜漫长,不如让自己闪闪发光

“贵州第一孝子”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获得社会关注,随之而来还有方方面面的帮助。临沂师范学院为他们提供临时住处,并为他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入学后,不少热心人士和企业曾找到刘秀祥,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但都被他婉言谢绝。刘秀祥说,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觉得可怜,而应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虽然自身已经很困难,但刘秀祥从没停止帮助他人。大学期间,他将部分兼职收入寄回贵州,用以支持初中时捡废品认识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上学。

大四那年,很多企业找到刘秀祥,愿意与他提前签订就业合同,待遇也优厚,刘秀祥在读大学之前想的就是留在城市工作,毕竟大城市机会多,选择多,挣钱多,方便给母亲治病。

就在刘秀祥纠结时,曾经一起捡废品的一个妹妹打来电话,说自己不想读书,准备结婚。那一刻,刘秀祥震惊又心酸,感觉还有很多人正经历自己的过往。“我要回去,告诉贫困和迷惘中的孩子,人生必须有梦想,还要告诉他们梦想力量有多大。”于是,刘秀祥收拾行囊,带上母亲回到望谟。

八山一水一分田,说的是贵州。可在位于云贵高原边缘的望谟,山高谷深,97.2%的土地是山地丘陵,“一分田”都谈不上。外出务工,是当地群众增收主渠道。全县总人口32万多,常年外出务工的7万多。

刘秀祥却义无反顾成为望谟县打易中学老师,两个月后,由于当地高中教师短缺,他被借调到望谟民族中学。“刚到民中时,学风不太好,学生们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正如他所说,2012年望谟县高考录取率在黔西南州排名靠后。

从站上讲台那天开始,刘秀祥就将自己全部奉献给学生,只要为了学生,什么他都做。2015年,他主动请缨,接手高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我们中考总分是700分,这个班学生中考最高分是258分,最低分105分。没人认为自己考得上大学。”

接过烫手山芋,刘秀祥决定先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和树立自信入手。他把自己经历说给学生们听,震撼了所有人,学生们会想到在外打工的父母;想到不学习,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刘秀祥让所有学生都定下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每天早上6点大家一起在教室自习,每晚11点,所有人一起离开教室,一点点努力、一点点进步。刘秀祥告诉他们“与其抱怨黑夜漫长,不如让自己闪闪发光。”

为了拉近和学生的感情,他分批次将班上学生邀请到家中,下厨做饭给大家吃,让学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收入不太高的他把大半工资都花在学生身上,有时给学生买水果,有时给学生准备画了笑脸的鸡蛋……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希望学生建立对他的信任,有任何事情能第一时间向他求助。

用学生们的话说,“祥哥好像就生活在教室中,你需要他时,永远会出现在你眼前,他陪伴我们的.时间比家人更多,他好像永远不累。他是我们内心的依靠,只要祥哥来了,没有什么迷茫不可以解开,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

德州学院大四学生哈应妮因为基础薄弱,努力后也没有明显提升,加上学习压力很大,一度有过放弃读书的念头。“心情特别低落,祥哥一直开导我,和我说了很多关于未来的设想。”哈应妮说,祥哥的劝说让她打消读书无用的念头,“不管压力多大,我都要努力向前冲”!

三年时间,全方位陪伴,刘秀祥让曾经的差班华丽转变。47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中考258分那位同学高考成绩是586分,105分那位同学也考上本科。”刘秀祥说,“我想告诉他们,不要低估梦想的力量,你们老师就是这么走来的”。

刘秀祥的生活似乎只有教学,最忙时他同时担任三个班的班主任和五个班历史教师,还兼任德育处副主任等职务,每天忙得团团转。不管工作多繁重,他都任劳任怨,因为他很着急,想要改变来得更快一些。他来到民中后,改变悄然而生,考取大学学生数量连年增加,2015年170多个,2016年300多个,2018年500多个。贵阳的名校、私立学校三顾茅庐,开出不菲年薪邀请他任教,他不为所动,坚持守在望谟,说这是最需要他的地方。

“他永远是最后关灯的人”

2018年,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成立,学校背靠天马山,环绕王母河,远离城市喧嚣。刘秀祥被任命为这所新学校的副校长。“立德、尽责、求是、笃行”是学校校训,刘秀祥时刻谨记。他告诉所有学生“学习是很苦的事情,但是可以把苦学成甜”。

早上第一堂课7:30开始,没有早课和教学任务的老师可以9点到校,但刘秀祥每天早上6点多会准时出现在学校,看学生早餐情况、陪学生早读、巡查校园,然后上第一节课。晚自习也陪着他们,指导每个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增分计划、大学计划及未来人生规划等。

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篇5

胡小林,58岁,芜湖县陶辛镇保太村王村村民组村民。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孝敬老人、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婆媳关系相处融洽,成为村里公认的好婆婆。她用传统妇女的纯朴、用自己全身心的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人们常说找个好媳妇难,其实找个好婆婆更难,找一个既善良又能干的婆婆难上加难,但胡小林认为做一个好婆婆并不难。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象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她觉得这种事只有两好才能搁一好,媳妇迈进门,就是咱家的人,她看的比闺女还珍贵。只要真心实意待儿媳,像亲闺女一样,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心换心就没有处不好的。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用胡小林的话说,人这一辈子,少不了沟沟坎坎,有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她什么也不图,只要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过日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愿。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同是一家人,十个指头不一般长但咬咬哪个都疼,有着割不断的亲缘,真心实意疼她们,是一个婆婆也是做长辈的基本道德标准。她对孩子们的付出也换来了儿子儿媳的孝心,特别是儿媳,知道婆婆一向是把自己当闺女看待,也都一直得到婆婆的关爱,都能理解婆婆的苦心。

胡小林不光持家有方,和邻里的关系也都处得十分融洽。村里的老人们说起胡小林,都竖大拇指:那真是个好人哪!老人说,这么些年没有见她和媳妇吵过一次架。邻里有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家里下来新鲜蔬菜就送给邻居尝鲜,村里有什么活动,更是积极参加。就是她不能参加,她也会鼓励孩子们参加,说参加集体活动不光是图个热闹和高兴,乡亲们聚在一起也是个交流的好机会。

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篇6

她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团结向上,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她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少年先锋队队员,时刻以《小学生守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一、品学兼优,屡获佳绩

她是五(8)班的班长,从入学以来,她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她从小就懂礼貌,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正是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她不断发展,各科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五年来,期期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班级"优秀班干部","小小歌唱家"等荣誉称号。

二、老师的助手,同学的榜样

在同学眼中,她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老师和同学都很信服她。她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做得有条不紊。她处处以身作则,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她对待每一位同学都很真诚,有同学生病了,几天没来上课,她就主动给他补课;同学之间闹别扭了,她就会立马去缓和,她就是我们班的"热心肠".

三、兴趣广泛,全面发展

除了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外,她在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表现也很出色。因为优秀的唱功,她被选为学校合唱团的成员;因为精准的节奏,她成为了学校小小指挥家。在今年举行的运动会中她表现也很出色,荣获了小学五年级组女子跳远第一名,女子100米第三名的佳绩。她干什么事情都很认真,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好孩子。

面对所取得的成绩,她并没有骄傲,而是更努力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新少年而奋进!

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篇7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贫困闭塞。直到20xx年xx月才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在小秀祥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丢下了三个孩子。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后来,哥哥出外打工,杳无音信;姐姐也离开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小秀祥孤儿寡母两个人。那年小秀祥11岁,独自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照顾母亲。

他身单力薄,无力下田干活,就把家里的农田租了出去,换些口粮和母亲糊口。小秀祥一边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捡垃圾、挖药材换些生活开支,就这样和母亲相依为命,勉强度日。

背母踏上求学之路

小秀祥从小就具有远见卓识,他认准了只有文化知识,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学习格外努力,小学毕业时的成绩排在全县第三。可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无法去上最好的县中学,而是去了县里的一所民办中学,以摸底考试第一的成绩免费入学。

小秀祥带着母亲离家来到县城上学,举目无亲,首先要解决的是食宿问题。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了一间窝棚,在地上挖了锅灶,作为自己和母亲的容身之处,就这样安顿了下来。小秀祥还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打零工赚点花销,支撑着把书读下去。

三年后,初中毕业,小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

小秀祥又带着母亲来到安龙县开始了高中的求学生活。在县里租不起住房,这里也没有条件再搭窝棚,小秀祥就想办法租下了农户不用的猪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钱。小秀祥将猪圈打扫干净,用编织袋遮挡住四周,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算是解决了两人的住处问题。

小秀祥还是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刻苦读书。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小秀祥终于在高考前病倒了,高考落榜了。

人生谷底的生死抉择

这个多年来一直支撑着他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坚持不住了,他要离开,永远地告别这个带给他这么多痛苦和磨难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做着离开前的最后准备。

他翻看着自己的一本日记,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蓦地映入眼帘:“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子时,却发现旁边还有没有脚的人。”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吗?就这样抛下自己的母亲离开吗?我有手有脚,有母亲,还有家,比起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还可以重新来过!”

小秀祥又振作起来了,他找了个学校复读,准备再次参加高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小秀祥发奋苦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来自临沂师范学院(现在的临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亲喜极而泣。

可是随之而来的学费、路费问题又摆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够答应他带着母亲去求学,解决学费和路费问题,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并且签下协议。”

秀祥带母求学的经历被媒体报道了出来,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也感动了校方。校方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住处,还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工作,秀祥顺利地开始了大学生涯。

秀祥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秀祥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寄回家乡,给他一起拾破烂时结识的三个弟弟妹妹,资助他们上学。

大学毕业在即,秀祥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就业该何去何从的难题,摆在了秀祥面前。此时他一直资助上学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这个电话让秀祥感到非常震惊,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毕业后返回家乡,做一名教师。“我要回去,我要告诉他们,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回到家乡,他可以帮助那些和他曾经是一样的孩子们,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家乡更需要他。

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篇8

望谟县位于马山腹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一些本地学生性格内向,甚至自卑。

2012年,刘秀祥大学毕业,毅然选择回国教书育人。除了在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外,他还在社会上发表公益演讲。目前,他已经发表了1000多篇演讲,并听取了数百万人的发言。

“动机演讲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们更加自信。”这就是刘秀祥演讲的初衷“刘老师的课很受欢迎,今年我不得不听四遍。”刚刚结束主题思想政治课的吴银玉不禁抱怨。

在吴银玉看来,听演讲最大的收获就是现在我每天设定一个小目标,要么背诵50个英语单词,要么完成两套数学试卷在过去,高中三班的简伊伊伊性格内向,不喜欢与同学联系。“刘老师告诉我们要用阳光面对生活,时刻思考生活!”在多次“向兄”课程之后,简同意变得越来越高兴。

不仅如此,看着她长期患病的家庭,简同意设定自己的目标,“我的梦想是进入遵义医科大学,回家当医生,帮助像我这样的患者。”

刘秀祥之所以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是因为他花了很多时间在学生身上,专心教学,充满爱心。

大约在早上5:30,他会站在宿舍的窗户旁,看着学生们进入教室。他清楚地知道哪些学生起得早,哪些学生喜欢吃什么样的早餐,哪些学生喜欢分组早课。刘秀祥对此感到非常自豪,“他们当然不知道我起得这么早。”

在刘秀祥的帮助下,实验高中的孩子们越来越自信、精力充沛、乐观了刘秀祥先进事迹212年前,“一个儿子背着一个患有精神病的母亲上了数千英里的大学”的消息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许多人被这个故事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许多家长想象有这样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会有多好。

孩子刘秀祥出生于1988年。他是贵州偏远山区一位普通农民的孩子。家里有三个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他有一对兄弟姐妹。原来,这家人过着贫穷而幸福的生活。不幸的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1992年,刘秀祥只有4岁。他父亲在工作时突然生病了。他被紧急送往医院,死后对家人无限依恋。我父亲的突然去世让家人措手不及,我母亲受不了打击,精神失常。一个贫穷的家庭跌入深渊,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家里发生事情时,刘秀祥只有四岁,他的兄弟姐妹才十岁出头。生活的重担落在三个年幼的孩子身上。他们过着朝不保夕和饥饿的日子。一半的哥哥姐姐在照顾弟弟和生病的母亲的同时学会了种田。他们在村里善良的人们的帮助下挣扎着生存。在经历了七年如此艰苦的生活后,我那些无法承受生活重压的兄弟姐妹一个接一个地离家出走,从此我再也没有收到他们的`来信。我让这两个孩子受苦这么多年了,我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生活得很好。

弟弟妹妹离开后,年仅十岁的刘秀祥依靠生病的母亲生活。今年,刘秀祥上小学三年级,面临着与法子英相同的命运选择。但刘秀祥坚持住了。一个11岁的孩子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承受了即使是30多岁和40多岁的成年人也无法面对的困难每天黎明前,刘秀祥去砍柴种菜,然后步行两个小时到学校。放学后,他回家做农活,做饭,照顾母亲。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这个强壮的孩子。他以顽强的毅力考上了重点中学,但高昂的学费让他望而却步。一个不能照顾自己的母亲该怎么办?这时,刘秀祥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明智的决定,放弃重点中学,进入免费私立中学,带母亲去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问题,刘秀祥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建了一间简陋的小屋。漏水的房子成了他和母亲的新家。白天,他在学校努力学习。晚上,他去捡破布要钱,然后去菜市场捡剩菜做饭。他经常在十天半的时间里看不到碗里的油花。初中和高中期间,刘秀祥因长期营养不良而变得干瘦,体重只有80公斤。然而,他仍然咬紧牙关,坚持自己和母亲的梦想

2008年,他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兴奋地绕着山坡跑了好几圈。为了挣大学学费,他带着母亲去山东工作。毕业那年,刘秀祥拒绝了许多单位的邀请。面对光明的前途和丰厚的薪水,他下定决心回到家乡当一名农村教师。他想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山里的孩子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如果你像蚂蚁一样生活,你应该有天鹅般的雄心壮志;生命就像纸一样薄。你应该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刘秀祥先进事迹312年前,一个刚进大学的学生为了上大学不得不照顾生病的母亲,所以他不得不背着疯狂的母亲上大学。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网民的共鸣。12年后,毫不犹豫地带着一个疯狂的母亲上大学的刘秀祥怎么样了他的名字叫刘秀祥。1988年,他出生在贵州一个偏远的普通农村家庭。如果生活是自然的,也许每个人都不认识他。但因为他经历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苦难,他收获了成千上万的眼泪和感动他是家里的第三个。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他应该得到兄弟姐妹的照顾,父母的爱。即使生活有点困难,五口之家在一起也很幸福。然而,上帝开了一个大玩笑,让他从四岁起承担起所有家庭责任刘秀祥四岁时,命运的魔爪悄悄地抓住了他的喉咙,使他原本幸福的家庭偏离了轨道。今年,刘秀祥的父亲突然生病,在被送往医院后不久就去世了。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他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生与死,什么是告别刘秀祥的父亲匆匆离去。他的家人甚至没有最后一次见到他,更不用说他是如何委托他人来照顾家庭生活的了。在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中,他的母亲遭受了间接的精神障碍,因为她无法承受这一天的打击。房屋漏水发生在晚上,整个家庭的生活都依赖于这三个未成年人。

经过这样的打击,4岁的刘秀祥本可以依靠他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但他没想到7年后,他的兄弟姐妹离家出走了,因为他们无法忍受如此难以忍受的生活。从此,刘秀祥的生活更加艰难,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邻居。幸运的是,他的兄弟姐妹近年来教会了他如何耕种土地,这样11岁的孩子才能生存下来。